新能源消納的遼寧實踐
日期:2022/4/12 9:09:48
新能源消納的遼寧實踐
記者近日從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遼寧省新能源總裝機容量為1640.75萬千瓦,同比增長15.11%;全年新能源總發電量為311.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60%;遼寧電網新能源利用率達98.2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83個百分點。
六山一水三分田,是遼寧的地形地貌特征。在廣袤的“遼西走廊”山嶺上,矗立著一座座高大的風力發電機,葉片隨風轉動;在開闊的山頂平原間,一片片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閃光。據國網遼寧電力的工作人員介紹,遼寧電網是東北三省一區的負荷中心,“十四五”期間,遼寧在加快構建堅強穩定的智能電網同時,還將融入更多的新能源消納工程建設。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不破不立
國網遼寧電力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舉全網之力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據國網遼寧電力調控中心孫明一介紹,目前,魯固特高壓直流最大送電功率占東北電網最大負荷比重逐漸加大,全網風電裝機迅速增加,東北電網“雙高”特征顯著,高低頻問題并存,次超同步振蕩風險交織,電網在頻率穩定、電壓穩定,乃至三道防線等方面需要做大量細致的工作。“不僅如此,相比傳統交流電力系統,將面臨電力系統轉動慣量減小、系統動態調節能力不足、電網頻率、電壓控制難度加大、系統特性變化和穩定機理復雜多變等困難和壓力。”
對此,國網遼寧電力調控中心韓子嬌表示,如何把挑戰轉化為機遇,國網遼寧電力有自己的辦法。針對新型電力系統常規機組長期處于深度調峰工況時,調頻調壓能力下降的問題,繼續推進直調常規機組涉網試驗三年行動計劃;提升新能源場站主動支撐能力,建成省級新能源一次調頻與慣量響應監視與評價平臺,確保新投產新能源場站具備一次調頻及慣量響應能力,推動已投產新能源完成一次調頻及慣量響應改造。
在國網遼寧電力調控中心崔岱看來,隨著電制熱儲熱在遼寧的推廣,加之多源優化調度,目前遼寧新能源利用率國際領先。鑒于氫能與電能之間具有天然的互補特性,國網遼寧電力未來將在氫電綜合利用方面深入開展研究,加強電制氫與清潔能源之間的靈活互動。“這既能實現清潔能源的跨能源轉化,又可增加清潔能源消納路徑,實現能源互補及能源供應安全。”
新能源消納的遼寧實踐
對于電網來說,新能源大批量并網,新能源出力占比的增加乃至占據發電主體地位,會加大電網運行的不確定性,從而帶來一定的運行風險。應對風險,國網遼寧電力有著自己的獨家秘訣。
2021年,國網遼寧電力進一步提升火電機組頂尖峰能力,降低各類機組故障停機率,建立大規模可控負荷,推動電網運行模式由“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升級,利用大電網市場化互濟優勢,為實現全網互濟、余缺互補開展了大量嘗試。
國網遼寧電力發展策劃部竇文雷表示,在此基礎上,國網遼寧電力還在開展新增136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接入系統總體方案研究,加強遼西北等新能源富集地區500千伏變電站布點、輸電通道及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規劃,加快推進新增新能源項目、徐大堡核電和清原抽蓄等相關接網工程以及盤錦500千伏工程前期工作。全面開工建設31項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和23項網架加強工程,建成投產500千伏大連冷家、朝陽川州輸變電工程和大連紅沿河核電送出工程。積極開展盛京-滂江智慧電纜隧道和省級電纜精益化管控平臺建設,高質量推進綠色建造試點工程。完善配電網網架建設,因城施策推進城市電網建設改造。
孫明一告訴記者,國網遼寧電力提出新能源并網“一站式服務”“2個工作日辦結”等承諾制度,優質服務新能源并網;加強宣傳與公開,打造清潔能源“透明”調度模式,依規公開清潔能源運行信息,合規公開清潔能源運行關鍵過程信息,營造網源和諧互動的良好氛圍。
面向未來能源消納體系的主動探索
據國網遼寧電力建設部張志國透露,在今年底前,國網遼寧電力還將投產完成第一批54項累計480萬千瓦新能源配套送出及網架加強工程。
“不僅如此,在源-網-荷-儲聯合運行方面,國網遼寧電力要打造全方位的新能源消納體系。”國網遼寧電科院戈陽陽告訴記者,目前國網遼寧電力正在開展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與火力發電耦合系統示范工程,依托遼寧電網、國電莊河電廠、三峽新能源大連發電公司進行,實現高比例新能源與火電聯合運行來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及運行穩定性;未來將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攻關高比例新能源運行及消納技術,保障高比例新能源并網安全及高效消納,以應對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帶來的消納問題。“國網遼寧電力將充分發揮國家首批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平臺成員優勢,在大容量液流電池儲能、氫電熱多能源聯合運行等方面進行科技攻關布局,實現不同類型儲能差異化應用及清潔能源多種消納路徑推廣,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戈陽陽透露,國網遼寧電力依據遼寧自身資源稟賦及未來發展趨勢規劃了三步走路線:第一步,深入研究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慣量預警技術,解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帶來的電網不確定性增加、電網抗擾動能力下降等問題,保障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電網運行安全;第二步,開展主動負荷控制技術,提升新能源與負荷之間的互動能力,從用戶側改變用能方式來適應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為新能源消納創造條件;第三步,深入研究新能源多種消納手段融合技術,增加新能源與氫能、熱能、交通等不同能源類型、不同行業之間的聯合運行,拓展新能源消納途徑,通過多能互補來提升極端天氣下新能源供應的穩定性,筑牢全社會能源供應的安全底線。
—End—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自2022-04-07中國能源報,作者韓逸飛,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